会员登陆 登陆     |    

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全链条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河南全链条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供稿: | 2025/9/30 0:00:00


  单个“揭榜挂帅”项目支持额度原则上不低于1000万元,对运行成效好的创新联合体给予每年不超过200万元资金支持,对新建的中原学者工作站给予一次性20万元资金支持……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提出20条举措,以“真金白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政策措施》的出台,旨在减轻企业创新负担,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着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河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其内容设置涵盖激发企业内生创新活力、促进科技型企业量质齐升、补足企业创新资源与人才缺口、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强化政策支持和创新服务等方面,全方位为企业创新护航。

  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研制出世界最大硬岩掘进机“高加索号”,成功应用于格鲁吉亚姆茨赫塔—姆季阿涅季州境内南北高速公路隧道项目,打破了国外超大直径硬岩掘进机技术垄断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MVCE500G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控制设备,并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柔性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等高端装备首次进入欧洲……

  近年来,河南聚焦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攻关,取得多项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成果。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联合课题组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河南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达1759亿元,增长28.7%。

  为进一步支持企业开展研发攻关,《政策措施》提出,支持创新型企业凝练重大关键技术需求,每年公开发布“揭榜挂帅”项目榜单100项以上,借助国内外优势创新资源,力争突破重点产业链群关键核心技术200项以上,单个项目支持额度原则上不低于1000万元。

  同时,河南支持企业牵头实施各类科技项目:对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企业,按国家拨付经费的3%—5%进行奖补,单个项目奖补不超过60万元,每家企业年度奖补不超过500万元 支持企业承担省级科技项目,重大科技专项单个项目省财政资金支持额度原则上不低于1000万元,单个重点研发专项不低于100万元,单个科技攻关项目10万元。

  建立分类分档奖补机制

  在郑州高新区,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传感器细分领域起步,凭借技术创新将“小传感器”做成上亿元“大生意”,稳居国内气体传感器市场占有率榜首。这背后,离不开河南对创新型企业“培育—孵化—升级”的全链条支持。截至2024年底,河南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5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1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00多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6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1.3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9万家。

  为进一步壮大创新型企业队伍,《政策措施》作出部署:对新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且年研发投入超100万元的企业,给予一次性10万元资金支持 对省级以上孵化载体,根据载体升级、评价考核和孵化绩效等衡量指标,每年最高给予奖补200万元。

  鼓励企业科技创新,还需要长期主义精神。中科慧远视觉技术(洛阳)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该公司深耕工业视觉检测领域,其系列工业视觉智能检测装备填补国内多项技术空白。在该公司董事长张正涛看来,创新型企业面临着研发投入大、成果转化周期长等挑战。他希望政府设立专项产业基金,完善首台(套)政策支持体系 同时推动初创型企业与省内龙头企业、国企央企的产业链协同创新,通过“链主+专精特新”的联动模式,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光电产业集群。

  企业有诉求,政策有呼应。《政策措施》提出,充分发挥省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等作用,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探索“投贷债保”联动,强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此外,对上一年度研发经费投入在500万元以上且占比高、增速快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类分档给予10万元、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资金支持,由其自主用于开展研发活动。对研发经费投入前200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行跟踪服务,集中项目、平台、人才等相关资源进行支持。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邱静分析,分层分类的精准支持,有利于加速科技型中小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跃升。同时,研发投入“奖优扶强”机制,可推动企业形成“创新投入—技术突破—市场拓展”的良性循环。

  完善科技服务保障体系

  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必须强化人才引育、成果转化、金融支持、环境优化等全链条支持。记者了解到,在上述几个方面,《政策措施》均提出相关举措。

  在人才方面,《政策措施》提出,对科技企业主要创办者和实际控制人入选中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的,给予个人一次性100万元资金支持。对企业科研人员入选中原学者、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分别给予个人一次性200万元、100万元资金支持。优化“编制待遇在高校院所,工作在企业一线”的科技人才靶向服务模式,引导科技人才向企业一线有序流动,给予“科技副总”一次性5万元补助,对考核优秀的“科技副总”实施“绿色”通道制度,申报下一年度省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不受所在单位名额限制。

  在成果转化方面,《政策措施》明确,在豫企业购买先进技术成果并在豫转化、产业化的,按其实际到账的技术交易额分类分档进行支持,每年奖补不超过100万元。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将专利按照“先免费试用、后付费转化”模式许可给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使用。支持企业建设具有公共服务属性的省概念验证中心和省中试基地,开展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依据推进成果转化实际收入等绩效每年给予不超过200万元资金支持。

  科技金融服务也在持续升级。《政策措施》提出,引导保险机构开发研发攻关、成果转化、市场应用、科创出海、科技人才等科技保险产品,给予参保科技企业30%的保费补贴,每年不超过20万元。加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引导银行开发园区贷、研发贷、人才贷、科税贷等科技企业专属贷款产品。

  河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政策措施》聚焦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和企业科技创新的迫切需求,对现行惠企科技政策进行梳理、优化、提升、扩面。《政策措施》面向企业科技创新全链条、全过程,力求覆盖企业关键技术攻关、创新型企业培育、研发投入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支撑、创新环境优化等全要素。下一步,河南将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吸纳更多科技型骨干企业专家参与创新管理等,努力实现从“企业找服务”到“服务找企业”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