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陆 登陆     |    

当前位置:首页 > 洛阳“十四五”科技创新成果斐然,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洛阳“十四五”科技创新成果斐然,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

供稿: | 2025/10/17 0:00:00


  10月15日,洛阳市举行高质量完成 “十四五” 规划系列主题第五场新闻发布会。会上披露,“十四五” 期间洛阳科技创新成果斐然,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在规划收官之际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连续六年领跑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显著提升,以创新为笔绘就高质量发展画卷。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创新实力稳居全省首位

  “十四五” 期间,洛阳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 “十三五” 末的 2.82% 攀升至 3.47%,不仅连续六年稳居全省第一,更连续五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产业创新动能同步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从 43.3% 提升至 58.9%,意味着全市超半数工业产值来自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拉动作用持续凸显。

  创新平台全链条覆盖,数量实现 “翻番”

  洛阳将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核心抓手,构建 “研发 — 孵化 — 产业” 全链条创新平台矩阵。目前,该市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全省第一,P3 实验室已建成运行,龙门实验室、“中原美谷”“中原药谷” 等成果转化基地相继落地。截至当前,全市新增创新平台 2113 个,总数达 4083 个,较 “十三五” 实现翻番,实现重点产业集群和所有县区全覆盖。

  创新主体规模壮大,企业集群效应凸显

  聚焦企业创新 “主力军” 作用,洛阳实施创新龙头企业树标引领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 “春笋” 计划,推动企业 “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目前,全市科技型企业总量突破 5000 家,高新技术企业达 1610 家,提前一年完成倍增目标 省创新龙头企业、省 “瞪羚” 企业、国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形成 “领军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 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人才 “雁阵” 加速集结,智力支撑坚实有力

  作为创新 “第一资源”,洛阳通过引进建设院士工作站、中原学者工作站等 16 个平台,汇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5 支,培育大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形成梯次分明、比翼齐飞的人才 “雁阵”,为创新发展提供硬核智力支持。

  “硬核” 成果频现,助力 “大国重器” 与超级工程

  “十四五” 期间,洛阳累计实施科技项目 2400 多项,备案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项目 3100 多项,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 30.72% 106 个项目荣获国家、省科学技术奖。值得关注的是,洛阳科技创新成果已应用于神舟、天宫、天眼、蛟龙等 “大国重器”,以及深中通道、澳氹跨海大桥等超级工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不断加速。

 科技体制改革破局,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洛阳在科技体制改革中大胆探索,优化重塑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体系,推行 “揭榜挂帅”“首席专家负责制” 等科研组织方式,实行科研经费 “包干制” 和过程管理 “里程碑” 绩效评价,点燃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同时,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推出科技金融政策 “组合拳”,构建 “3+N” 产业基金集群,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保障。

  面向 “十五五”,洛阳将继续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指引,聚焦 “两高四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在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中展现洛阳科技担当,以创新之姿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