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陆 登陆     |    
其它

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专精特新”专板企业数量突破800家 高精尖产业聚集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北京“专精特新”专板企业数量突破800家 高精尖产业聚集

供稿: | 2025/8/25 0:00:00

  8月25日,北京“专精特新”专板于2023年8月24日开板,至今已运行两年。从北京股权交易中心获悉,截至8月20日,专板企业数量达到809家,在板企业累计融资超220亿元,高精尖产业聚集,新一代信息技术、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领域企业占比近九成。专板在企业融资规模、多层次资本市场联动、入板企业数量、政策支持方面实现领跑。

  为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赋能提升作用,加快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关于高质量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的指导意见》于2022年11月印发。北京市经信局会同市委金融办、北京证监局等单位,结合北京市企业特点,制定了《北京“专精特新”专板建设方案》,于2023年6月30日经证监会备案,在全国首批设立“专精特新”专板,由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建设运营。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74%

  北京“专精特新”专板面向优质中小企业提供股债融资、上市培育等综合金融服务,支持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股权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两年运行,“专精特新”专板企业数量质量实现双跃升。专板809家企业中,创新型中小企业160家,占比19.78% 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71家,占比58.22%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9家,占比15.95%。专板企业中近九成为民营企业。

  行业分布方面,“专精特新”专板企业行业分布遍布北京市高精尖产业类型,其中信息产业占比42.03%,共340家企业 医药健康业占比位列其次,为16.44%,共133家企业 位列第三的是先进制造和智能装备,占比10.26%,共83家企业 位列第四、五位的行业为人工智能、新材料,分别有82家、44家。北京股权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专精特新”专板企业高度契合北京十大高精尖产业的独特属性,行业的分布充分体现了“专精特新”企业特色。

  2024年,“专精特新”专板中营业收入规模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179家,占比22.13%,近半数企业营收超3000万元。研发投入超2000万元的企业有195家,占比24.10% 研发投入超1000万元的企业有351家,占比43.39%。

  “专板企业总体呈现出‘高研发’的特点,近七成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超行业平均水平,符合专精特新企业‘特’与‘新’的特质。”北京股权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储备22家企业拟走“绿通”挂牌新三板

  北京股权交易中心依托专板持续开展制度创新,畅通专精特新企业挂牌、上市路径,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与新三板构建了“绿色通道”和公示审核两项制度型对接机制。绿色通道企业审核效率显著提升,企业从受理到获同意挂牌函平均用时37.2个交易日,较北京市申报企业平均审核用时节省三分之一。

  截至2025年7月末,北京市通过绿色通道机制完成新三板挂牌企业总计6家,其中,北京中科仙络智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自绿色通道机制正式启动以来全国范围内首家适用绿色通道机制过审、挂牌的企业,仅用时25个交易日完成新三板挂牌审核。

  在北京市经信局指导下,北京股权交易中心推进新三板挂牌“绿色通道”企业服务工作,已储备22家拟通过绿色通道机制完成新三板挂牌企业,行业分布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

  此外,北京股权交易中心正在推进北交所“快车道”——“直联机制”加速落地。在该机制下,对申请挂牌期间和挂牌期间已核实确认的事项,原则上在上市申请阶段将减少问询轮次,精简问题数量,简化审核程序,提高审核效率。

  “我们将积极推进未来有意向申请北交所上市的企业适用‘绿色通道’及‘直联机制’,重点推荐盈利能力强、成长性好、技术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登陆更高层次资本市场。”北京股权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接下来,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将持续完善“专精特新”专板多元化服务体系,加强专精特新梯度培育力度。进一步健全区域性股权市场融资功能,建立投资机构与专精特新企业的双向“白名单”机制,通过精准匹配提升投融资对接效率。

  此外,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将共同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与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新三板等市场相互补充,形成沪深北交易所的上市“蓄水池”。同时搭建企业间合作平台,推动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开拓等方面合作,实现产业链整合和优化,为不同发展阶段企业提供差异化资源对接、融资等服务,助力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