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陆 登陆     |    
其它

当前位置:首页 > 济宁以科技金融创新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济宁以科技金融创新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

供稿: | 2025/9/30 0:00:00


  在科技创新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核心的当下,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近年来,济宁持续健全科技金融工作体系,搭建政金企对接平台,构建起“政策引导+平台搭建+产品创新”三位一体的科技金融体系,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注入了强劲动能。

  济宁市通过制度设计突破传统金融风险偏好,构建起政府、银行、企业三方风险共担机制。在风险补偿方面,对早期科技型企业研发贷款本金损失,省市财政联合承担最高90%的补偿比例,这一举措大幅降低了金融机构的放贷顾虑。在股权投资领域,创新推出“先投后股”“股权直投”“股权联动”等模式,其中“先投后股”项目允许财政资金先行投入,待企业成长后再转化为股权,既解决了初创期企业“无资产可抵押”的痛点,又实现了财政资金的循环使用。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制度设计,有效激活了社会资本参与科技投资的积极性。

  针对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小、散、急”的特点,济宁市搭建了多层次对接平台。线上通过“科融信”综合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为企业精准画像,实现需求与供给的智能匹配 线下建立常态化政金企对接机制,定期举办专题推介会,仅今年前8个月就促成441家企业获得599笔成果贷。更值得关注的是,通过建立科技项目投融资需求信息共享机制,将分散的企业需求整合为标准化信息产品,使金融机构能够批量获取优质项目,显著提升了融资对接效率。这种“线上+线下”“批量+精准”的对接模式,破解了信息不对称难题。

  金融机构围绕科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开发出差异化金融产品。针对初创期企业,推出“人才贷”“知识产权贷”等信用类产品,破解轻资产企业融资瓶颈 针对成长期企业,设计“科创贷”“成果转化贷”等专属产品,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 针对成熟期企业,通过“股权联动”模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助力企业做大做强。这种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体系,配合快速审批通道和贴息政策,形成了“债权+股权”“贷款+补贴”的组合融资方案。数据显示,8月末,全市科技贷款余额增长17.76%,全市存量科创债券数量、规模均居全省前列。

  政策工具箱的持续丰富,使科技金融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集成 平台生态的完善,让金融资源像“活水”般精准浇灌创新之树 产品创新的深化,则满足了科技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这种全要素、全链条的创新实践,不仅推动全市22家企业获得省级股权投资支持,更培育出232个优势产业集群和15条标志性产业链,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财政资金从“直接投入”转向“杠杆引导”,当金融资源从“分散配置”转向“系统集成”,济宁不仅为科技型企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更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范式。这种以金融创新激活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生动实践,正在齐鲁大地书写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