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陆 登陆     |    
其它

当前位置:首页 > “专精特新”企业增长近4倍 长春新区锻造强劲创新引擎


扫描二维码,分享此文章

“专精特新”企业增长近4倍 长春新区锻造强劲创新引擎

供稿: | 2025/11/20 0:00:00


  “吉林一号”在轨卫星达141颗,成为全球最大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增长近4倍 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5倍……11月19日,在奋进长春、高质量发展“十四五”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上,长春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胡南介绍了长春新区五年来的发展成就。



  “十四五”期间,长春新区将创新作为培育新产业、催生新模式、激发新动能的关键抓手,推动教育、科技、人才、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进展。

  长春新区构建了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79家制造业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建成13个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医药健康产业竞争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布局了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区内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数量分别占全省的64%和50%,院士工作站占全省35%,博士后工作站占全省46%,让“自动轮智行底盘”“双飞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等一批高精尖成果成功落地转化。

  创新主体在这里茁壮成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70家,瞪羚企业57家,“专精特新”企业从2021年的178家增长至705家,其中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占全省41%。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持续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创新推出“新区励志奖学金”等引才举措,建成2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以优质的创新创业环境,广泛吸引高层次人才、海外人才、大学毕业生和高技能人才。目前,新区产业人才总量已达15万人。持续深化与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组建了12个校地合作专班,常态化走进校园、深入实验室,储备高校院所科技成果315项。通过建设东北领先、全国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发明专利授权周期从22个月大幅缩短至3-6个月 构建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体系,并建成2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让15万产业人才与城市共同成长、双向奔赴。

  当前,“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五”正待启航。站在“十五五”新起点,胡南表示,长春新区将努力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长春未来五年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